“這本辭典是迄今規模最大、筆名收錄最為全面的中國現代文學史料型工具書。全書逾280萬字,收錄文學作者近7000人、筆名46000余個。它的正式付梓是對欽鴻、徐迺翔兩位編者最好的紀念,是對賈植芳、丁景唐兩位大師最好的緬懷,也是對幫助支持辭典出版的所有熱心人最好的感謝?!?月21日,輕輕翻閱著剛出版的《中國現代文學作者筆名大辭典》,編者之一、欽鴻的夫人、南通市政協文史委員會原副主任聞彬飽含深情地講述了編纂者歷經30余載資料積累,前后接續編寫成書的艱辛而感人的故事。 辭典封面 獨特形式,勾畫出一部中國現代文學史 筆名對現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有重要意義。各大學的文科師生迫切需要一本搜羅較全、準確可靠、檢索方便的現代文學筆名工具書。緣于此,中國現代文學史料研究專家欽鴻從1981年起,與夫人聞彬就著手現代作家筆名的調查研究工作。到1983年9月,他們已收集到300多位作家的大量筆名。 從1983年10月起,他們與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相關搜集工作的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徐迺翔合作,進一步開展更大范圍的筆名搜集和研究。他們在充分研究前人有關成果的基礎上,向辭典所涉作者本人或其家屬、研究者、知情者等發送調查信函4000余封,走訪了百余名作者、家屬及有關人士,進行了調查核實,不斷取得信息可靠的第一手資料。 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終于完成了這部覆蓋面廣、內容比較精確而又檢索方便的專著。1988年12月,113萬字的《中國現代文學作者筆名錄》出版,成為眾多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學者的案頭必備之書,在海內外學術界廣受歡迎和好評。著名作家、翻譯家、文化學者賈植芳在為書作序時,贊譽其為“用筆名形式勾畫出來的一部中國現代文學全史”。 “20世紀80年代初,從筆名錄起步到出版這段時間,我自始至終與欽鴻一起,在艱難困苦中砥礪前行。當時沒有電腦,7年中,我們寫了成千上萬張記有作家筆名的小卡片,廣發用手工打印的征稿信,利用假期到各地訪問作家本人或家屬,其中的艱辛不言而喻?!被貞浧甬斈甑囊荒荒?,聞彬感慨萬千。 孜孜不倦,抗擊病魔執著致力筆名研究 《中國現代文學作者筆名錄》出版后,欽鴻繼續堅持不懈地致力于筆名研究,將其作為畢生的事業。他發現了許多新資料,也查檢出書中不少錯漏,立志要編著一本收錄更為詳盡的增補本。 隨著計算機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民國書刊數據庫的建設,為筆名研究及增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1989年,欽鴻來到南通市社科聯工作。此后20多年如一日,欽鴻念茲在茲,孜孜不倦,對中國現代文學作者的筆名做了大量的補充、修改和校正,在筆名探索中又延伸出版了《現代文學散論》《文海鉤沉》《文壇話舊》等十余本著作。 欽鴻對臺港澳地區及其他海外作者的筆名資料同樣進行了深入的挖掘、收集和整理,積累了豐富的資料,并把這些資料納入辭典之中。較諸初版,增補版內容更加豐富,視野大為拓寬,收錄量有相當大的擴充,筆名的注解說明也較原書更為詳細。同時,對原書一些缺漏、差錯和不足之處,也都做了修改和補充。2015年年初,上海文藝出版社前社長兼總編輯丁景唐欣然作序,深信這部新著“必將成為研究中國現代文學作家、作品和文學史的重要工具書”。 “最讓人難忘的是欽鴻在身患重病期間依然堅持不懈,與病魔搏斗、與死神賽跑,不遺余力整理筆名這一寶貴文學遺產?!甭劚蚪榻B,欽鴻從1997年起得了3次癌癥,3次大手術、化療、放療等嚴重摧殘了他的身體。但是,他對筆名錄的修訂工作一直沒有停止,反而在最后的兩年時間里,邊治療邊拼命工作,直到2014年,雖已完成了筆名錄增補版全稿,但發現民國書刊數據庫中尚有些筆名資料可補充,故又繼續挖掘,日臻完善。 “欽鴻為筆名研究付出了大半生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是拖著病體全身心投入。記得第三次大手術后,因體質虛弱,他有一天突因低血糖暈倒,喝糖水醒來后又坐到電腦前繼續工作?!闭勂饸J鴻病中堅持筆名研究的往事,聞彬眼角泛起了淚花?!翱梢哉f文學事業是他生命的精神支柱,筆名錄的大部分修訂工作是在他生病期間完成的,的確是創造了生命的奇跡?!?/div> 聞彬(右)和倪怡中在翻閱剛出版的辭典 楊大業攝 接續編寫,未竟遺作終得完成見諸世人 欽鴻2015年8月離世。其執著堅韌、不求名利、甘愿坐冷板凳的精神,感動了他的兩位老朋友——倪怡中和徐鐵生,他們主動伸出援手?!皻J鴻是一名純粹的學者,他經常整天泡在圖書館,沉浸在筆名研究整理中?!弊鳛榕c欽鴻相識30年的摯友,南通圖書館研究館員倪怡中回憶說:“欽鴻最后一次住院時,他托付我們幫他完成未及補充完畢的書稿。在生命最后時刻還念念不忘這本書,這是他一生的心血,完成他的心愿我們責無旁貸?!?/div> 2015年12月,聞彬和倪怡中、徐鐵生三人接過接力棒,繼續完成欽鴻在彌留之際依然心心念念的筆名錄收尾工程。聞彬感激地說:“倪怡中在文獻檢索及研究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查閱、考訂、甄別文獻中,精選筆名增補的內容,嚴謹而細致,有獨到的見解;徐鐵生數十年如一日從事姓氏研究,是造詣深厚的姓氏學專家,在辭書體例、索引編排方面駕輕就熟。沒有他們的盡心竭力,就沒有這本書的完整出版?!?/div> 編纂團隊對增補版的全部條目做了深入梳理,對部分條目進行了修改和補充;重新編排了目錄、索引,適當調整了凡例,同時進一步規范與統一了全稿體例;從民國書刊數據庫中增補了相關內容,并決定將書名改為《中國現代文學作者筆名大辭典》。辭典不僅在內容上更加完善、更加規范,在形式上也有較大變化,其正文以作者的通用名立目,按漢語拼音音序排列,為筆名查找帶來了更大的方便。 2018年5月,初稿殺青。南開大學出版社前總編輯劉運峰獨具慧眼,識得筆名辭典的價值,使它以嶄新姿態站立在現代文學工具書的叢林之中。2019年,辭典入選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隨后經南開大學出版社3年多的運作,于今年年初正式付梓,終使一部逾280萬字的未竟遺作得以完成、見諸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