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8歲辦起農民書社,義務服務鄉鄰,當起了貼錢的“社長”。30年來,他堅持不輟,克服重重困難,服務了一輩又一輩人,成為一名田野上的知識“播火者”,讓書香氤氳鄉村,用知識改變命運。 近日,江蘇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決定,授予鹽城市鹽都區尚莊鎮華澤書社社長樂華澤江蘇“最美志愿者”稱號,并集中學習宣傳他的先進事跡。 做有出息的事 1992年,讀初二的樂華澤因病退學?;丶液?,他發現村莊遠離集鎮,鄉親們幾乎沒有什么文化生活,酷愛讀書寫作的樂華澤萌生了自費創辦書屋的念頭。 當時,樂華澤的家庭條件不好,父母患病,一家人的收入來源全靠7畝多地。沒有場地,樂華澤搬起鋪蓋睡到糧倉,把自己房間騰出來。他拿出自己積攢的500多冊藏書,還找幾個發小支持,購置了600多冊圖書和10多種報刊。 發小胥加耕是幾個出資人之一,他至今依然清楚記得,當時很多人不理解樂華澤的行為,“小伙子年紀輕輕的不去賺錢,搞什么書屋,傻!”“花錢弄幾百本書,還不如養幾百只雞!” 書社創辦不久,因多種原因,曾關過一段時間。樂華澤去了市區打工半年,又回到家中。經過多次溝通,樂華澤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他們拿出給他結婚準備的5000塊錢積蓄。 2000年9月,父親和樂華澤有過一次長談,討論父子倆誰出去打工養家,結果是樂華澤留在家里繼續辦書社,父親出去打工。沒想到,父親到成都第二天,因突發心臟病去世。 家中頂梁柱倒了,樂華澤痛苦、自責。那一年,樂華澤的生活、書社再次陷入困境。當年臘月,他賣了一批舊報刊,換得五六百元過了年。為了補齊訂閱報刊的尾款,他把家里唯一值錢的電風扇也賣了。 華澤書社的堅持,逐漸贏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支持。2006年起,樂華澤擔任了南吉村文化黨支部書記。鎮村等的支持,評刊、稿費等的收入,加上陸續收到的贈刊等,大大減輕了他的壓力。 這些年來,不管多苦多難,樂華澤都咬牙堅持了下來。他始終記得父親留給他的最后話語,“你做的是有出息的事,要做好做到底?!?/div> 書香氤氳鄉村 在鹽都區尚莊鎮南吉村及周邊地區,華澤書社宛如一處磁場,吸引了一輩輩鄉親。遇到問題,許多鄉親會找樂華澤和他的書社尋求答案。 69歲的村民胥加干種了3畝多梨樹,梨樹下套養了上千只雞。然而雞群卻出現大面積拉稀,情急之下胥加干跑到書社求助。樂華澤幫他查找相關書籍,咨詢農技站,最后發現可能是濕度大造成的,建議他改善雞棚通風條件試試。很快,雞群腸道感染問題得到解決。 為了讓村民從書本中得到實惠,華澤書社把村上的養殖、種植戶列入“特服”對象,購買了大量相關書籍,還訂閱了一批農業科技報刊,常年開展農技培訓。 村民張監義和書社緣分很深。20多年前,他承包16畝蟹塘,夏天螃蟹死亡嚴重。他認真讀了樂華澤給他推薦的養蟹書籍,找到答案:水草為蟹生長提供氧氣和躲藏的場所等。茅塞頓開的張監義設計了一套全新生態養殖法,邊學習邊改進,賺到了可觀的利潤。 華澤書社已連續舉辦九屆農民讀書節,由農民主持、農民啟動、農民為農民頒獎,讓農民成為閱讀的主角。 在鄉親們眼中,樂華澤這個“文化人”和大家很親近。樂華澤每次到鄉鄰家里,小凳子一坐,就嘮起家常。哪怕村民遞過來的凳子上滿是灰塵,他也不嫌棄,一屁股坐下去??吹洁l親們用粗糙的手翻閱圖書時,他是既心疼,又高興。 南吉村黨總支書記包步寬說,過去村民閑暇時打麻將的多,現在很多人都喜歡讀書;讓村民鼓起錢袋子,過去大家靠經驗種植,靠天吃飯,現在學習了農技知識,種植養殖更科學,收成更好。南吉村也被評為市級文明村。 精彩的“第二課堂” 除了是閱讀推廣人、農技科普人,樂華澤還是孩子們的“編外老師”,華澤書社就是孩子們精彩的“第二課堂”。 村里許多人外出打工,留守孩子不僅是家長的牽掛,也是樂華澤的牽掛。他總說當年自己沒有機會讀書,如今孩子們正是讀書時,要多為他們花點時間和精力。 樂華澤和華澤書社給村里的孩子帶來了歡樂。他為孩子們挑選有意思的書籍,還定期帶他們走進周邊的紅色文化遺址,給孩子們講述紅色故事,為留守兒童過集體生日等。很多孩子沒去過博物館,他就從城里請來講解員,讓孩子們了解書本外的家鄉。 受樂華澤的感染,當地有12名志愿者老師加入了華澤書社志愿服務團隊。尚莊小學教師李月華就是其中之一。 李月華說,這些年,樂華澤給40多名學生捐款,還結對幫扶了4名特困學生,他的無私奉獻精神深深感染了大家。從2018年11月開始,志愿者老師們每周日輪流到書社,為孩子們進行課時輔導、書法繪畫指導、心理輔導等。 讓樂華澤感到欣慰的是,30年來,有很多村里的孩子在書社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學習的習慣,一大批孩子考上了滿意的高校。 華澤書社早期讀者樂粉鵬,已經研究生畢業,在北京就業,已是高級工程師。他記得,小時候,尤其寒暑假,經常去華澤書社看書。是書社給他的童年打開一個新的世界,培養了良好的閱讀習慣,讓他受益終生。 每每聽到這樣的消息,樂華澤都非常開心激動,“當年我自己沒有機會讀書,看到孩子們取得這樣的成就,也彌補了我自己的遺憾。希望書社為孩子們打開一扇窗戶的同時,更像是階梯,指引他們攀向更高的人生?!?/div> |